笔文阁

第四百一十二章:夜未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01
    北斗横空夜未央,羽书无间马蹄忙。
    荆襄形胜开雄镇,随枣环回作战场……
    李品仙出生于广西苍梧县,毕业于保定军校首期,颇负诗名。
    三九年底,李品仙就任豫鄂皖游击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主政一方。
    02
    有份材料,追溯了李品仙在蒋介石与桂系之间的尴尬地位和十几年的种种表演。
    早年,李品仙投身于湘军,在老同学唐生智的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北伐时期,卫戍武汉三镇。
    二七年春,宁汉分裂,唐生智与李品仙是汪精卫的干将。宁汉合流,唐生智转投桂系,李品仙是牵线人。
    在北伐胜利之际,桂系拥有平粤沪汉四地,既南通两广而北达中原,又东扼江浙地区,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在军事整编会上,蒋介石拉拢阎锡山打压桂系,把山东划给冯玉祥,把北平送给晋军。
    二九年初,蒋介石派心腹拉拢湘军的上层倒桂,演变成为蒋桂战争。唐生智与李品仙转投到蒋介石的阵营里,迫使李宗仁与白崇禧逃到香港。中原大战爆发,唐生智反蒋。李品仙几头落空,形同小人。
    七七事变爆发后,李品仙升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替蒋介石监督李宗仁。徐州会战,李品仙受命阻击华东派遣军沿津浦铁路北上,协助李宗仁取得台儿庄大捷。
    03
    桂系长期指责蒋介石对日妥协,制造种种口实打压异已。
    台儿庄之战就是一份很鲜明的答卷,用事实证明杂牌军也能打败日军主力。
    其实,日本方面长期支持桂系反蒋。情报部门承认,策反桂系的兰工作已经完全失败。
    三八年夏,日军围攻武汉。李品仙依托大别山节节抵抗,沉重地打南了第六师团,受到当局的表彰。还赋说。
    颓垣残宇断荒鸡,半壁河山遍铁蹄。
    满目疮痍哀雁户,一腔血泪鼓征鼙……
    三九年春,李品仙又指挥随枣战役,挫败了冈村宁次的进攻。
    击鼓高歌思猛士,投壶传句引流觞。
    主政安徽,李品仙遵从重庆的意思治理地方势力。
    四〇年五月一日,园部和一郎中将以七个主力师团围剿鄂北,并夺取宜昌。
    李品仙带兵攻击平汉铁路南段,战果不小。四一年三月,园部和一郎扫荡大别山,希望能解除后顾之忧,也是无功而返。
    04
    三八年初,李宗仁将安徽省会迁到大别山区里的立煌县金寨。
    这里交通不便,城区主街道的长度还不足三千米,从东门可以直接看到西门之外。李品仙把桂系最精锐的第七军放在六安的独山镇,第三十九军驻防罗田的滕堡,第四十八军驻霍山的深沟埠,第八十四军拱卫立煌县,分布于商城和固始之间。
    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第三战区和大别山区里的政纪和军风都日益涣散,党政军机关渐次腐化,当地民众有这样的打油诗:“做官不如经商,经商不如当娼,当娼不如伴睡,伴睡不如从良。”
    其中,当娼又暗指管理仓库,伴睡暗指办税,从良也暗指收粮。
    “青年团,团青年,团不住;妇女会,会妇女,会得着。”
    李品仙建了发电厂,鼓励各路要员引资经商,又从上海请来了青衣和花旦,筹建立煌大戏园,人称金寨为小南京。
    一场争风吃醋的风波后,有个三绥团的干部从金寨逃到了南京,参加了和平运动。
    三绥团是李品仙搞起来的缉私队,总部设在极为偏僻的詹家湾,不仅有权在各条交通线上设关卡盘查,还可以随便抓人。
    05
    金寨镇始建于唐末,古称钦差镇。
    当地人以金姓居毕,又被叫成了金家寨。
    有条淮水的支流绕镇北缓缓而过,以前可以行船直放三河尖入淮,建县前只有两三千人口。
    立煌县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而且与战功显赫的卫立煌将军息息相关。
    卫将军是合肥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南征北战,曾任广州护法军政府的警卫排长,几年后就升任为少将团长。
    北伐期间,卫将军率部平定福建,取道浙江光复南京,一路高奏凯旋。在四一二事变之后,卫将军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迎娶了镇江崇实女校长朱韵珩女士。
    到了一九三二年,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胜出,立即就组建了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蒋介石调集了三十多万的兵马围攻鄂豫皖苏区,还许诺谁先拿下苏区的军政中心金寨,就以谁的名字改称该地。
    结果,卫将军拔得头筹,蒋介石便把河南的商城和固始县,以及安徽的六安、霍邱、霍山三县的部分地区划出来,组建了这个立煌县,旨在强化对豫鄂皖边区的统治。
    三八年春,这里涌进了成千上万的难民。省政府在镇外增设了小南门、水西门、介石门和金钗门四座城门,号称有十里长街。
    06
    半年前,桂系的一个团通过了皇协军的防地,还达成了一条口头之约:“互通有无,也共享情报。”
    李品仙搞起了一个三合公司,将大别山的农副产品贩卖到南京,运出山里产的木材、桐油、生漆和茶麻换取烟土,一本万利。
    前几天,马啸天有一个汇报:“我们发现叛逃过来的那个缉私队长不叫张思亮,真名不详。仅从表面上看,这个张思亮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很可能还在替李品仙经营华东,穿针引线。”
    “你有什么证据?”
    马啸天笑了一笑:“这个一脸猪相的家伙还是唐生明家的常客,那个花花公子哪里懂什么生意经?”
    柴山兼四郎斟酌再三:“这件事,我来亲自处理,你明天就把所有的相关材料都移交给浅羽少佐,不得有误。”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柴山兼四郎希望能通过唐生明和李品仙去完成帝雁之迁,力争给七七事变划上句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