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韫玉的年纪太小了,基地里都是国青队和成年的国家队成员,类似十岁的年纪就她一个。
    这个年岁的小孩子训练量和内容都是偏弱的,不能指望十岁小孩子练四周和3a,这样对她的生长发育都没好处,至少得过两年再说。
    当年十岁确定要继续走花滑,半年后就寻摸要怎么找回3a的丛澜:嗯?你在说我吗?
    提前带沈韫玉来队内也有一个好处,高原夏训的任务量非常大,整个过程是紧凑的,远比在北京训练要复杂辛苦,这样一来,就能让她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锻炼她的抗压能力。
    一个连两周跳都不算稳定的novice组小女单,面对着师姐师兄的四周、3a,以及队内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就可以飙3222连跳的诡异编排,抓住一个人(冰舞除外)就能甩出至少三种三周跳,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与沈韫玉这两年在地方冰场,是截然不同的。
    她那里更像业余或者商业冰场,张简方批钱在当地成立的冰雪中心,也让南方的孩子见识到了冰,很多练习田径项目的孩子都会偷偷摸摸去玩,所以场地里经常有赶人走的呼喊声。
    小孩子接触滑冰,胆战心惊,进步缓慢,练了三四年连个两周跳都跳不明白的,比比皆是。
    况且,师资力量不太齐,教练员太少,分到南方新建队伍的就更少了。
    沈韫玉能练出来,是真的很强。
    这也是于谨为什么会说,她身上有丛澜的影子。
    真要论的话,她可能更像是曾经还与系统在一起的时候,那个初次接触冰面的丛澜。
    无惧,无畏,争强好胜,昂扬肆意。
    丛澜抱着保温杯,看沈韫玉在冰上摔打:“小孩子好朝气哦!”
    许久没见到过,两周跳都摔这么惨的人了。
    沈韫玉:qaq。
    她摔完,练完了所有的训练,于谨喊丛澜下冰。
    丛澜:“好嘞!”
    正揉着自己手腕的沈韫玉,接下来惊成了“o-o”。
    四周跳的威势她只在电视上、最近在基地里跟师兄他们相处的时候看过,但她没见到女单跳成的。
    周妍宁桑莹在训练四周跳,可是她们没有丛澜的高远度和稳定度。
    与赛事转播不同,镜头的方位和角度很影响一个跳跃的观感,偏高的视角是会缩减高度的。
    而高度,恰是一个跳跃能震撼人心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足50cm的四周跳,和能接近70cm的四周跳,差别有天与地那么远。
    沈韫玉:“疯了疯了疯了!”
    啊啊啊啊啊啊!!!
    是巨人跨步而来,是泰山崩于前,是雪崩海啸,是心跳的感觉。
    她第一次看丛澜训练,也不可能会是最后一次,但是直到许久之后,回忆起来这一天,沈韫玉都能记起来那份悸动。
    冰场没有阳光,但她分明见到了最亮的一束。
    这道光一直指引着她,从novice到jr再到sr,笔直坦荡,令她续接了属于中国女单的无丛澜时代。
    而现在,懵懂的沈韫玉只知道,她也要成为丛澜这样的人。
    大师姐不只是超级超级漂亮,她还超级超级厉害。
    第378章 夏训结束啦
    夏训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击训练, 快速将运动员们经过一整个休赛季后稍显懈怠的状态给调整回来,是巩固也是趁着在高原挑战高难度。
    国青队是一组,国家队是另一组, 每个组别除了通用的训练方案以外,还有各自教练制定的专项训练, 这部分每个人的都有差异。
    丛澜是巩固四周, 她今年打算将43连跳放进去, 所以于谨着重练她的这个。
    沐修竹的话则是在t、s、lz之外, 练f, 之所以不练lo是因为这个难度远超其余三种四周跳,练这个容易受伤还见效慢。
    于谨:“分值也不高,暂时先不练这个。”
    丛澜练过, 摔得很惨。
    她对外采访时直言, 四周跳里除了4a, 最难的不是4lz, 应该是4lo。
    有提案建议4lo修整难度等级, 将它定为4a以下分值最高,但isu忽略了这条。
    男单至今没出4lo,有人练了, 比赛里没成。
    于谨:“勾手四周练习的人会多很多, 这个分值太占优了。”
    丛澜:“菲利普四周不也一个难度吗?”
    于谨:“bv少。你新赛季自由滑放几个跳跃?三个还是两个?”
    丛澜:“三个。”
    于谨比个知道了的手势:“新跳跃还练吗?”
    丛澜摸了摸自己的腰, 咬了咬牙:“练!”
    索契周期夺冠,平昌周期卫冕, 京张周期追梦。
    她也有自己的人生阶段, 要在骄傲上, 继续向前奔跑。
    ·
    女单里,sr王萱和苏芯她们, 随着年岁的增长,本就一般的技术逐渐后退,好在队内这几年的训练方针有所更改,她们牢固的滑行和控制技巧维持了基础水准。
    周妍宁和洛蓓蓓两人升组也有两年了,她们当时还算那一拨国青队里的佼佼者,但是今年就有点不够看了。
    张简方看着手底下的资料,只觉得有了种地老农终于捱到秋季收获的快乐!
    “女单这边,十二三岁的小女单储备非常不错。”于谨说道,旁边的丁教练也点点头。
    三个分组,novice对国家队没有什么用处,花滑部不收年岁过小的,只有十二岁上下适合赶紧去比jr的,才会破格入选国青队。
    她们也一般都会跨组去比国内的jr赛事。
    novice专业的运动员,一般就是省队和俱乐部的人去比这个层级的赛事。
    但今年有了沈韫玉,到时候估计得单独给她安排一下。
    jr的话就是国青队了,四个项目的储备都有。
    前两年还看不出来的进步,今年就像是爆发了一样。
    十二岁的五种三周全+练习3a和四周跳,这几乎已经确定是未来争夺领奖台的标配,而这样的jr小女单,他们能找到大于一个巴掌的数量。
    于谨:“你先看一下。”
    丁教练2017赛季收了两个小女单,一个叫做冼初然,一个叫做景筱曼。
    她俩的技术有点小问题,所以去年开始跟着在丁教练那边纠正技术。
    2017年年初的时候,丁教练就听说有两个不错的小女孩,出了三周,技术方面不太稳定但至少落冰了。
    两人都是从哈尔滨出来的,之前在队内也差点为了一个青训营的名额争到头破血流。
    很好强的两位姑娘,但说句实话,能走体育竞技道路的都比较好强。
    冼初然12岁2005年出生,景筱曼13岁是2004年出生,两人的生日离得也很近,都是五月份的。
    所以算下来的话,技术到位的话就能参与2022冬奥会的选拔。
    都是很合适的年纪和状态。
    丁教练:“问题不大,她俩的技术瑕疵好改,孩子也努力,现在调整得七七八八了。”
    丁教练改技术是因为两人虽然师从不同的教练,但有着差不多的毛病。
    一个是t和lz容易踩刃,另一个是f跳都错刃。
    年岁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调整,而且她俩是比着来的,一个跳出成绩了另一个就拼死也要追上。
    据说小时候启蒙也是一个冰场,后来在俱乐部联赛里都是你第一我第二这样,再之后进入了省队,也是争个高低不休的。
    丁教练这一年来,经常都是拦着一个嘱咐赶紧回去休息别练了明天再说。
    对面那个就做鬼脸,敲敲冰鞋表示“哎嘿我今天比你进步大哦”,然后丁教练手里的这个就气到冒烟。
    有点闹腾,不过非常可爱。
    其余的毛病就得靠训练量来纠正了,像是滑行不顺畅、跳跃进出、编排衔接等等。
    这些在省队没有人会放在教学主要内容里,导致每年青训营开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不适应于谨他们设计的训练计划。
    另外就是丁教练这个休赛季全国上下地跑,想找找看有没有遗漏的女单。
    他是顶着国家队和冰协的名号出去的,丁教练个人比较不太会来事儿,祁寻春就找了个人跟着他。
    这才让他又扒拉出来了两个小女孩,省队那边还不乐意放人,其中一个的家长联合教练提了好些难堪的问题。
    比如,你带人进国家队,能让于谨收了我孩子吗?
    孩子以前的这个教练我觉得挺好的,能你们两个一起教吗?
    你能给我孩子什么前途?我觉得能教我孩子的,至少得是于谨那种。
    丁教练:“……”
    醒醒,我手下还有个褚晓彤!
    她没那么弱!
    每年都有这样的人,于谨和丁教练也算是女单头部教练员了,一见到他俩都觉得自己孩子好,瞬间就抖擞了起来,蓦然生出了“奇货可居”的心态。
    丁教练:“……”
    醒醒吧!
    他不喜欢接麻烦,所以放弃了这个小姑娘。
    张简方知道今年教练队伍又进新人了,是跟着学生来的,他让人看了对方的教学水平还行,就归给了教练组。
    反正最后也是于谨管事儿。
    女单这里的话,丁教练觉得不错的两人里,另一个叫做郝静柏的,小孩子有点文静和怕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