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语言好——采访时候言辞流畅,态度大方,新队员可能腼腆羞涩但在两三年后也会蜕变成为大人模样,且会直接掌握日常英语对话技能;
    学习佳——丛澜清华研究生,褚晓彤也顺利成为了北体研究生,卓铮当年也是北体毕业,初中生小学生的队员们成绩不排班级前列至少不是吊车尾;
    进步大——技术进步飞快,每个人一赛季一难度,冒尖儿的运动员也非常多;
    长得美——队内没有丑的,冰上打光再一加成,个个都是招人喜欢的邻居家青梅竹马;
    还有人打趣,问是不是进了国家队就等于整容,怎么一个个都变得这么不一样。
    特别是沐修竹,他进国青队时候的模样、气质,与现在真的是天差地别。
    要知道,冰迷们别的不多,运动员有史以来的参赛视频和纪录片、采访等,存的是最多的。
    豆丁儿似的沐修竹,和现在正在发育成长的沐修竹,说是判若两人,也毫不夸张。
    丛澜伸手:“给我看看。”
    沐修竹:“这个这个!”
    理疗师笑了笑,在一边道:“澜澜都能拿两份工资了,辅导老师这个也得给你加一份。”
    丛澜:“说得好,回头我就找姜总说。”
    姜总指的是姜意,她在队内管钱。
    其实她在冰协也管钱。
    沐修竹今年18,在读高三,他有一枚ogg和一枚ogb,加上wcb,任意一枚奖牌都可以保他进北京的大学,清华北大也在其列,所以高考的压力几乎不存在。
    但学习还是要学的,不能落下。
    丛澜:“过来,讲题。”
    一个研究生,搞计算机的,为什么还能给高三生讲物理?
    大学四年,按理说她应该与这个年级的学生有了隔阂——大学生研究生毕业生不会初中高中的理科文科,当然不是罕见的啊!
    因为很长时间不接触,因为学的东西已经偏专业性,因为没办法用大学的知识去降级到高中层面来阐述……因为是真的不会了。
    原因很多,无法细致讲述。
    但丛澜不仅可以给沐修竹讲物理,她还能教冼初然学初二化学。
    原因更简单——她每年都在给队内的孩子讲题。
    辅导老师很多,补课也一周有好几门,可是出去比赛的话是没有老师的,作业却一定要写。
    沐修竹比完自由滑,晚上就会趴在酒店做题,让他问于谨怎么写,于谨会恼羞成怒地塞他一个苹果堵住他的嘴。
    就只能问丛澜了。
    而且队内辅导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解决所有学习问题的,只有丛澜。
    “澜澜这个翻译要怎么说……”
    “救命化学配平!”
    “啊啊啊政治题为什么写错了!”
    多年以来,大家就都习惯来找丛澜了。
    冼初然景筱曼队内呆了一年后,也学会了这一招。
    墨仙愣愣地看着丛澜给沐修竹讲题,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好厉害啊!
    与训练氛围一样优厚的,是队内的学习氛围。
    哪怕是看书就困的沈韫玉,七月入队这俩月,也背了五十个英语单词,远远超出一个十岁三年级学生的任务量。
    国家队不养闲人,体育成绩要好,学习成绩也不能差。
    “不能给我们澜神丢脸!”自习室内,沈韫玉哭着边给自己打气,边写英语题。
    刚开始学英语,她这个字还歪歪扭扭的。
    因为沈韫玉的训练时长被严格控制,于是就多了一点时间去搞学习。
    她真的没想到,当初为了躲避学习才去练体育的,从地方到国家队,以为进入了天堂,没想到这里比地狱还恐怖。
    沈韫玉:呜呜呜我真的不想学习!
    于谨相信,在丛澜的带领和茱迪的教导下,别的不提,孩子的英语绝对是她们班最靓的那一个!哪怕在北京借读也是如此!
    谁家自带多语种外教啊?还是二十四小时的,外语氛围不要太好哦!
    这边,沐修竹高声道:“我会了!”
    墨仙看着他趴在一边奋笔疾书。
    理疗师轻飘飘的:“队内不养学渣。”
    墨仙打了一个冷颤。
    好恶劣的生存环境!
    麻麻救命!
    丛澜歪头:“要不,我给你念单词你拼写?”
    墨仙:“!!!”
    澜神不要这样!
    我会爱不起你的!
    刚入队的小孩子,过两年也会成为沐修竹的样子。
    正是因为如此,家长们才会放心把孩子都交给国家队,哪怕是在封闭训练无法联系到孩子本人,他们都毫不担心。
    从训练到学习,八年来,张简方已经搭建起了一个通畅全面的构架,只要努力做好,方方面面都不用忧愁。
    真正的“国家给你全包了”。
    ·
    丛澜在给墨仙抽背英语单词的同时,于谨他们的分析会进入了第二阶段。
    jr的情形虽然有点严峻,但是可控,马上要开始的是sr的gp赛事,这部分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褚晓彤等人退役,王萱苏芯梅山雁现在的技术水平也很难维持最佳,好在周妍宁、洛蓓蓓、桑莹都属于不错的梯队,跟在丛澜身后再两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丁教练说道。
    柳珈:“周妍宁还好,她发育关算是安稳度过了,今年主要是找回她的技术,把不稳定的稳定下来。但是洛蓓蓓……我看她有点二次发育的样子。”
    两人今年都是17岁,但周妍宁2001年3月出生,洛蓓蓓是2000年11月出生,后者要大半岁。
    冬奥选拔赛上两人的表现平平,也是因为处于发育期的波动状态,很多技术都回退了。
    周妍宁情况还好,洛蓓蓓现在点冰跳都压不住刃,旋转和步伐也飘。
    丁教练点头:“去了这两场b级赛成绩也差。”
    赛季初的得分不一定会好,大家的表现也大多勉强,周妍宁在十个人里排第一不假,可她短节目和自由滑加起来摔了三次。洛蓓蓓更是被抓了两次用刃,也摔了一个跳跃还空了一个连跳。
    于谨:“有点难办了。”
    洛蓓蓓现在的身高是一米六六,如果再长,她基本就退出女单竞争范围了。
    柳珈:“是啊,非常难办。”
    双人和冰舞那边也曾经出现过女伴二次发育,导致无法做成组合,最后拆对解散,女伴直接退役。
    一是不清楚洛蓓蓓会长到多高,骨架会不会再次变化;
    二是她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不稳定,这半年是找回技术的关键时期,再错过,就更没机会了。
    而且,队内现在竞争压力大,洛蓓蓓显然不是倾斜资源的最好人选,培养jr适龄女单要比她的性价比更高。
    队内的情况整体是不错的,按照大家的推测,京张周期会是一个非常有收获的季节。
    于谨强调了一下,必须注重技术的正确性,这不单是因为要避免isu针对,还关乎运动员的个体健康。
    他们都不希望,离开赛场的运动员是一个废掉的人。
    “九和十月的b级赛安排比较多,二三队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轮一次,四个项目里女单给了北方地方队十个名额、南方地方队五个,男单的话是北边六个、南边三个……”
    张简方又去要钱了,京张周期体总的态度是“不差钱”,短道那边已经乐开了花,更别说能拿成绩撑腰的花滑部,简直就是“只要你能维持平昌高度我们什么都好说”的大方到让人难以置信。
    外出比赛的资金标准是一直都有的,早先磕磕巴巴,连主力队员的开销都被严格限制,哪怕没人中饱私囊,最后也可能超出报销标准。
    成绩一差,还得被人埋怨是浪费国家资源。
    好在现在没有人这么乱叨叨了,冰迷们也见识到了张简方提出的“多练兵多上场多总结”的三多好处。
    省队里有运动员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有机会去参加一场国际赛,都是兴奋地蹦跶,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体验。
    国内赛和国际赛的差距不是一般,出国比赛和国内比赛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每年平均一次的出国比赛,对省队水平的尖子生来讲再也不是奢望。
    有钱的家长还可以再自费一次,给自家孩子刷mts也好,让孩子有展示的机会也好,都很方便。
    夏日杯通过申请之后,最先得知这个消息的冰娃家长们,在训练场外围就乐得合不拢嘴了。
    “好好练,进国家队就什么都不用愁了。”这是商业冰场里飘得最多的话。
    训练资源,参赛资格,后勤团队,学习辅导,花滑部就等于一个初升高升大学的全能托管所。
    而且还倒找钱——发津贴和奖金呢,前五前三都有奖励的。
    于谨等人队内开会,张简方跑去了体总开会。
    喝完茶,带着文件包,熟门熟路的张简方又摸进去了负责人的办公室。
    “那个,明年我想组一个国际交流比赛,就去年交过来的资料……”
    “赞助我都骗得、不是,拉得差不多了,不用你们费心我这里赛事章程和团队都是现成的。”
    “另外就是这个冬奥科研基地,你看能不能让我们提前半年进去试试,我知道是给大道的但是咱们都是冰上运动,我们去当小白鼠实验啊,也给大道多点经验。”
    “我这里wings研究遇到了瓶颈,能不能给两笔科研经费,另外isu那边到时候你看能不能让wings上冬奥,咱们转播直接过数据。是有点撕破脸但是这都家门口了你看看要是比平昌成绩差,是不是有点过不去面子啊?”
    前不久传出来消息,张简方本来要被调离。
    眼看京张可以从花滑部摘桃子,明升暗降的小动作简直太多,如果不是他有所准备,加上夫人撑着,现在的张简方怕是要被扔去别的地方了。
    平昌的成绩是他在任的功劳,也是他的底气,却也让人忌惮。
    花滑是张简方一人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