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491章 财富199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站在门口的田文生愣了一秒,只一秒,人转身迈步。
    “是谁?”
    “黄总认识?”
    “那能不能帮我引见一下?”
    身为沪市知名大佬,田文生之前哪怕面对黄广义,都只是平常相待,但是这一刻他乍然变化的目光,大概得用幽亮来形容,并且其中还夹杂着巨大的兴奋和热切。
    事实正因为他是业内大佬,才更加清楚,像“盛海滩小股神”这样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神化了名字,到底意味着多大的能量和财富。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个称号的拥有者都从未滥用过它的影响力。
    这种“纯洁”和“超然”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强大的。
    这意味着,哪怕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骗子……
    只要安排得当,在他一次次胡说八道,彻底消耗完自己的名声之前,他都可以在沪市呼风唤雨,无往不利。
    甚至他的胡说八道,都有很大几率成真。
    “黄总。”
    说话的同时,田文生已经快步从门口走回到黄广义面前,站定后再次催促。
    这一刻,被田文生热切地目光盯在脸上,黄广义突然一下感觉很难过: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人都没来盛海,就已经是这样……而我竟然还想要阻击他的股价?
    “抱歉,不太方便说。”心酸苦涩,黄广义突然决定不说了,改而道:“也许不用太久,田兄自己就会知道……”
    他顿了顿,咽回去后一句没说:推测其实不难,只是如果他不愿意来,不肯认,大概谁都拿他没办法。
    送走田文生,随手关上门,黄广义走回到套房中央,站定……突然,“啊~”,抡圆双臂,对着空气挥了一通王八拳。
    “啊啊啊啊啊。”
    一直到累得大喘气,他才停下来,接着一脚踹翻了面前的垃圾桶。
    “老子才不说呢,去你玛的,凭什么所有雷都我一个人踩完?我要留一个给你们……不对,他妈的说不定还多的是呢。”
    “去你大爷的。”
    真的是憋屈坏了,幼稚地发泄完毕,黄广义深呼吸。
    他终于决定不玩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顶级商人,黄广义自始至终都乐于投机取巧,同时又相信,只靠投机取巧,是不够的。
    但若他到这一刻依然觉得江澈只会投机取巧,那他也就到不了今天。
    首先,协调厂商关系,合理利用资源,安排资金周转,包括结交待人,巩固人心士气……这些,可都是见功力的东西。
    其次是布局,能完成“借壳上市”这件事也不是手里拿着一个“爱使股份”就行的。
    它需要寻找恰当的时机,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游说,还需要上层资源的隔空保障——否则做不了,做了也会被非常规手段击落。
    在这一点上,黄广并不是没尝试,只是碰了壁。这说明江澈在这方面也早有布局。
    所以如,果那小子真的是背景查实,农村出身的普通人家的孩子,而且出道仅仅两年多时间,那么他的布局能力,就真的太可怕了。
    想明白这些,黄广义彻底放弃了取胜的可能。
    不求胜的下一步,是尽力不输,或者说尽力争取不要输到一败涂地。
    每一个输光筹码的赌徒,往往都是在刚上桌时谨慎小心,而在输的最后阶段心态崩溃,乱扔筹码,才会真的输到精光的。
    黄广义好赌,早几年有一次,他遇到过一个人,输了两万多后,剩下一千来块主动下桌,说是还要坐车、吃饭,进货。
    以一个赌徒的角度,黄广义从此高看他一眼。第一因为这看似简单的自制力,其实绝大多数赌徒都做不到,也看不起的;第二因为,他自己也是这种人。
    败势之下,黄广义更无比珍惜自己手上的每一点筹码……他现在想要求一个和,哪怕那是一个憋屈惨淡的和。
    只是黄先生并不知道,在江澈手上求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
    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是1992年6月的深城华源,至于宜家是第几家,江澈已经算不太到了,当然也不在意。
    相对而言,“借壳上市”的操作倒是确实引起了不小心的关注。不少人事后一了解才发现,其实这样的操作在国外早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之久。
    宜家上市顺风顺水,而江澈,暂时并没有选择改掉爱使股份这个名字。
    至傻爱国离开盛海,爱使股份进入平稳态势时止,哪怕已经提前分散了股份,江澈摆在明面上的个人财富,也已经达到1.5个亿,实际身家倍于此,实际可调用资金,不止两倍于此。
    这个数字乍看起来不算多,但是1994年,在港城《资本家》杂志当年刊出的福布斯首届中国内地亿万富豪榜上,扮演吊车尾角色的宗庆厚,被认定个人财富也就是两个亿而已。
    尽管制作这个榜单的福布斯相关工作人员据说连来都没有来过内地;
    尽管这份榜单后来传到国内,被笑掉大牙,斥作还不如街头巷尾市民口传的无稽之谈;
    尽管大批譬如这两年卖保健品的,搞矿业,玩火车和玩船的富豪都被福布斯忽略了;
    尽管江澈比谁都清楚,在1994年这样一个年代,当一份榜单上的所有上榜人员都是民营企业家,它是多么的可笑,也知道全国实际可以碾压上榜企业家的人物,其实不论资产还是数量,都数倍于上榜单人物;
    它依然意味着,在回归这个浪潮时代的两年又七个月后,江澈,终于真正拥有了进入资本博弈场,分割大时代蛋糕的资格。
    在这样一个时候。
    江澈首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尽量以宜家这个企业作为形象重点,逐步冷却个人影响。
    他把这件事交给了一个合伙人去做,并提供一切需要用到的资源和关系,这个合伙人的名字,叫做王蔚——那家伙太擅长这个了。
    第二件事,他规划了宜家后续发展中的第一个细节:
    【从此,但凡宜家开设分店,所有门店和仓库,都只买不租。】
    褚涟漪问他为什么。
    郑忻峰说那还有为什么,因为终于阔了,资金太多没处花呗。
    江澈的回答:
    “郑总说的也算对,我要把钱花出去……而这是一个跑马圈地,机不可失的年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