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213章 钱和银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方天定领着一万军队,沿水路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应天城外。
    虽然是大本营,但是只有一万驻军,实在是寒酸。
    因此,击退宋军过淮河的意图后,方天定调拨了一万军队回来。
    秦淮河的码头上,刘韐为首的朝臣正在等候。
    其实来的官员不齐。
    六部尚书只来了两个,侍郎来了八个,加其余各级官员,一共才八十来个人。
    非是不想巴结太子,也不是不给太子面子,而是真的太忙了。
    前线各处大军五十余万,事情千头万绪,个个都忙成狗。
    若非宰相不来,太子颜面无光,便是刘韐也不想来的。
    看到方天定下船,刘韐等人行礼道:“拜见太子殿下!”
    方天定跳下马,扶起刘韐,道:“众卿免礼,且进城说话。”
    叙礼完毕,众人进城。
    武校学员沿着街道一字排开,为太子提前清道。
    街道主路上没人,然而学员身后,有许多的围观群众。
    大多是妇孺与老弱,男子只有半大小子和四十以上的,年轻男子根本看不到。
    五十万大军,加上数十万民夫,早把精壮男子抽调一空了。
    方天定骑在马上,不断向着两侧挥手致意,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特别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着实被迷晕了不少。
    方天定却没在意这些,仔细打量着两侧细节。
    门店基本都开着,虽然没有顾客进出,然而掌柜伙计都在门外看热闹。
    说明市面一切正常。
    因为若是大规模倒闭,这些人是绝对没有心思来看热闹的。
    两侧百姓,也都是喜气洋洋,不见忧虑。
    当然不会有忧虑了,淮河战线捷报刚来,百姓心气都高的很。
    最重要的是,百姓们穿着都比较整齐,面色大多红润,说明大家的生活都还不错。
    方天定微微颌首,道:“宰相辛苦了,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还能保证百姓温饱无虞。”
    刘韐拱手道:“全靠太子前线胜利,才能支撑下来。”
    户部尚书桓逸道:“目下,朝廷欠债八百万贯,若非太子连战连捷,怎么可能借到这么多钱。”
    刘韐道:“若是征战不止,这钱三两年还不上,每年利息两百万,可不是小数。”
    根据测算,明朝全年收入能有七八千万贯的样子,八百万的欠债,已然不算少了。
    算上利息,刘韐等人压力山大。
    方天定却觉得无所谓。
    在后世,没有财政赤字的政府,都算不上一个好政府。
    当然,不能玩脱,破财的政府,距离倒台就不远了。
    所以,方天定很淡定地问道:“这些借款,来自何方?”
    桓逸道:“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子钱商,大多来自外地,二是海商,三是枢密院。”
    子钱商人,就是高利贷商,这群人财力雄厚,胆子也大。
    他们不但进行民间贷款,也愿意给官府贷款。
    汉朝时,朝廷有需要,便向这些人借款,利息十分高昂。
    只是到了赵宋,中央集权及其强大,他们不能向官府贷款,转而给官员贷款,在获得保护伞的同时,利息回报也十分丰厚。
    只是这人有钱无权,经常成为朝廷的猪,养肥了就杀。
    因此,他们见赵宋受阻,立刻送来了投资,表示诚意。
    不然,等明军杀到,肯定要宰杀一波的。
    所以,这部分人给的二百万风投,利息十分优惠,一年只要半成,良心的不能再良心了。
    海商们同样财力雄厚,东南又是丝绸、茶叶、瓷器等大宗货物的主产地,他们当然希望明朝这样清廉有效率的政府掌权。
    因此,他们投了三百万,年利息一成半,还是相当优惠的。
    枢密院最黑,给户部贷款二百万,利息要了五成,真的是神队友。
    方天定看向杜敬臣,问道:“你等军费都有定数,何来资金贷款给户部的?”
    杜敬臣道:“阵亡将士抚恤金、伤残安置金都是按月发放,因此有大量存余资金。
    我等寻思着闲着也是闲着,便贷给户部赚些利息,也好给前线将士发些津贴。”
    方天定点头表示明白,又对桓逸说道:“以后,这些资金,按月拨付。”
    一句话,斩断了枢密院的财路和小金库。
    杜敬臣虽然不乐意,却不敢反驳。
    枢密院统管全国军事,唯一的制约就是钱粮,若是以后的枢密使都学这招,积攒下大量钱财。
    若是有人起了反心,有现成的钱财,谁能遏制?其患必重!
    因此,方天定果断堵上了这个漏洞。
    放过这个,方天定道:“若是我朝发行类似交子的纸钞,可有把握?”
    “不可!”刘韐劝阻道:“交子实在害民不浅,我朝基业初立,实不可行此自毁民心之举啊。”
    交子有赵宋始发,的确方便了民间交易。
    然而,无限制滥发,导致交子贬值严重,实际价值只有面值的一两成。
    又因取消兑换,发行交子,实际已经成为了赵宋朝廷对民间剥削的手段,对民间的伤害非常大。
    因此,刘韐要劝阻方天定发行交子的举措。
    桓逸倒是很心热,只是否决权在刘韐手中,他也无可奈何。
    但是,方天定觉得发行纸币是势在必行的,这是历史的选择,他不做,以后也会有人做的。
    前提是,他必须说服刘韐。
    否则,刘韐拒不执行,只能换相。
    这对朝政伤害太大,并不足取。
    方天定道:“以金银为储备金,保持通兑,严格控制发行比例。
    另外,纸币可以用于交税,待我朝全取天下,只用纸币,禁用铜铁钱!”
    宋末交子、朱明宝钞之所以无疾而终,除了滥发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可用其交税。
    如此,百姓当然对交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再加上有金属货币存在,谁还会要交子呢?
    但是,只要纸币能交税,那么其生命就会很坚挺。
    甚至为了保证不贬值,朝廷也不敢滥发。
    因为滥发了,导致过度贬值,实际是减少朝廷的财政收入。
    听了后世纸币的常识,桓逸喜的抓耳挠腮,恨不得立刻开动印钞机大干一场。
    只听方天定继续说道:“金银储备和纸币发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名曰银行,户部负责核算数量,宰相府负责监管。”
    到嘴的肥肉飞了,桓逸简直是痛不欲生。
    谁都知道,抓住了钱,就是掌住了权。
    只是他也不敢反对,只是把方天定说的记在心里。
    包括银行的储蓄、兑换、汇款,以及中央银行收纳保证金的职能。
    其实储蓄、兑换、汇款,现有的钱庄都有这个功能,能够找到现成的人才使用。
    想到纸钞和银行带来的庞大收益,刘韐也是心动不已。
    毕竟他是宰相,办事就离不开钱。
    只是想法很美好,问题却不少。
    没有足够精良的造纸、印刷技术和防伪手段,发行纸钞只能便宜了不法之徒。
    银行需要解决异地对账,钱财转运、保管等问题。
    想要实现太子构想,非得好好合计不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