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拜见首领 (一)
“这个……我们也不大清楚。我问过爷爷,他说就是这么传说的,究竟啥意思谁也不知道。有可能先祖的先祖就是高原上的吧?谁知道呢?”次仁说。
“哎,我说哥几个,咱们是来找亲人的,跟人家的传说较个啥劲?再说就凭咱们几个也搞不清楚人家先祖的情况啊!还是干正事,去找要找的人。”余烈大呼小叫。
“那你说,谁是要找的人?去哪里找要找的人?”余刚问。
“没听几个爷爷说吗?要想知道详细情况,那就得去找大首领。要是大首领知道,那就找对了。要是大首领也不知道,就别在这瞎转了,至少弥药人这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再往西或是南走。”
“看来,也只有这样了。哥几个,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余龙下达了命令。
“大哥三哥,我们走了,你们咋办?是继续跑马帮还是……”余虎问。
“这个……我们也没想好。马帮是不能跑了,弄不好连命都得搭上。暂时只能在家里放牛放羊,然后再看情况。不过,得先陪你们去找大首领,然后再说其他的。 ”次旦说。
“找完大首领又咋办?莫非再回来?两位哥哥,要我说干脆咱们一起走得了。我们不懂藏话,走到哪都得花钱找翻译,不如把钱给你们,咱们在一起还能好好开心。等我们找到亲人,办完了事情,咱们一起回余家镇,一起做生意,多多的赚钱,再回来伺候爷爷和大叔大婶。我保证,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两位哥哥挨饿。”余虎还不知道余家镇遭到洗劫,不知道爷爷已经去世,还想着回去做生意。
“哥,要不,就听他的?”次仁动心了。
“嗯……还别说,这还真是个主意。不过,就别说钱的事了,说钱那就不是兄弟。我去跟爷爷和爸妈说一声,然后咱们好好睡一觉就走。”次旦走了出去。
在爷爷和大叔大婶的祈福中,四兄弟,不,现在得说六兄弟踏上了西行的路。他们都骑着高头大马,余龙几人背着猎枪,次旦和次仁背着步枪。缴获土匪的步枪捡最好的给了次旦和次仁,每人还带了一百发子弹。兄弟俩腰里都别着快慢机,也是缴获土匪的,谁都没舍得给,悄悄的私藏了。
这一路也不平顺。倒不是路不好走,而是次旦兄弟俩人缘太好了。兄弟俩每天晚上都要找人家吃住,就找以前的好朋友。这下可好了,又开始了酒肉,漫无边际。
余龙心里着急,却又没有一点办法。人家兄弟好不容易见一回,还不得让叙叙旧啊?而年轻人最好的叙旧就是喝酒,在大碗喝酒中叙说有趣的故事,然后继续喝酒。
四兄弟依然是贵宾。遇见朋友了,总得有点啥礼物。可是他们把东西都送给次旦村里了,还有些贵重礼物是给大首领准备的,再就没有啥东西了。不过,他们还有不少钱,家里带基本花光了,几位要员给的还剩一些,缴获土匪的,还有卖马的基本没动。这会遇见朋友了,送给一点钱,表达一下心意。
藏族同胞太仗义了!你敬他一尺,他肯定还你一丈。这一通吃喝,很多时候比次旦村里还要热情。余龙几人刚开始还有些拘谨,慢慢的也就放开了,天天吃酒,四处交朋友。很多时候又被其他方向的朋友拉了过去,结果是越走越远,原计划十几天的路程,这都走了一个多月了还没到。
现在的余龙也不着急了,再说着急也没用,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走着。已经到了严冬,天气越来越寒冷,可他们心是热的。每天跟藏胞们在一起,早就习惯了这里的习俗,还学了不少藏话,好多问候语都会说,乍一见还以为都是纯正的藏人呢!
又晃悠了十多天,终于见到了一片宏伟的建筑。次旦请来带路的朋友告诉余龙他们,那就是大首领所在的村寨,那高高的碉楼就是大首领住的地方。
余龙放眼望去,那是个很大的村寨,四周围着一圈石头墙,就跟内地的寨子一样,只不过要比寨子大多了。围墙里面的房屋错落有致,大部分看上去相当古老,新盖的似乎很少。
“大哥,我看你们盖房子全是石头,大概都是这种传统吧?”余龙问。
“是啊!都是石头,不管是寺庙,还是碉楼,以及每家每户,只要盖房子就用石头,祖祖辈辈都是这种习惯。石头结实,外人一下也打不烂。我们不想打别人,可是别人经常打我们,不得不防啊!”次旦说。
“这里的人们都还不错,有房子住,比你们那里强多了。”
“是啊!毕竟是大首领住的地方,肯定要好一些。其实,那些房子大多都是以前建的,现在啥情况还不一定呢!”
“以前的大首领比较有钱,也有权势,好像是什么王爷。村寨周围的石头墙就是那时候修建的,很多房子也是那时候修建的。后来跟其他的藏人打了几次,做不成王爷了,也就渐渐的衰落了。现在的大首领虽说还是大首领,但是跟周围其他地方的藏人大首领相比就差远了。这没办法,咱们人少,也都穷,给大首领供养的也少,自然就比不上其他地方了。”次旦的朋友介绍说。
说话间,已经到了村口。过来两个藏人跟次旦的朋友打招呼,次旦的朋友解释了几句,那两人便殷勤的带着余龙他们朝碉楼走去。余龙非常高兴,看来大首领在家,这是个好兆头!
碉楼里,一位银发老人正跟几位老者商议着。银发老人个头不高,神态慈祥,却又透着威严。
“几位老哥哥,眼下,日本人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全国上下都在奋力抗战。其他首领都在响应国家,积极出力。咱们也不能等待,得为抗日做些事情。”银发老人说。
“大首领,咱们之前不是已经募捐了一些吗?是不是嫌少了?”一位老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