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决心归顺
马敬忠被父亲的剑架在脖子上,仍然脸色不变,平静地说道:“爹,您等孩儿把话说完,再杀孩儿不迟。”
马峰厉声道:“你投敌叛国,还有什么可说的?”
马峰虽然这样说,但仍然不忍心下手,握着剑的手,轻微的颤抖着,心情复杂之极。
马敬忠道:“爹,非是孩儿贪生怕死,现在宋国大军围城,辽国的援军已经撤退,只凭我们太原城的兵力和百姓,又能支撑多久?我们抵抗的越久,越激起宋军的杀机,一旦城破,宋军必会屠尽全城的兵士和百姓。”
马峰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身为军人,应当精忠报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算死了,也绝不投降。”
马敬忠道:“爹爹说的对,咱们是军人,死则死耳,可是百姓何辜?这城内还有数十万百姓,难道也要他们陪着殉葬吗?爹,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英名,就置百姓的生死不顾。”
马峰也被说中了心事,不由皱起了眉头,他身为军人,对自己的生死看得极淡,但对百姓还是真心爱护的,被宋军围城的这些天,眼看着部下的士兵和百姓,死伤甚多,他心中痛惜。以前他们不是没被围困过,但那时还能盼着辽军前来援助,还有一丝希望,但现在辽军被击退,也许再不会来,外无救援,太原城只能靠城内这数万士兵和数十万百姓了,城外是如狼似的虎的十多万宋军,一旦城破,数万士兵和数十万百姓,将全部被杀。
马敬忠见父亲沉吟不语,知道被他说动,又继续说道:“爹,您做决定吧,是拉着数十万百姓一起战死,还是为了挽救数十万的生命,委曲求全,投降宋军。孩儿的话已经说完,您要杀孩儿,就动手吧,孩儿绝无怨言。”
马峰沉吟半晌,忽然长叹一声,说道:“就算为父为了数十万百姓,愿意向宋军曲膝,可皇上的决心很大,皇上是万万不肯投降的。”
马敬忠道:“爹,若是先帝在位,先帝让我们臣死,我们臣便死,可当今皇上暴虐无道,骄奢淫逸,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的死活,我们还保他做什么?爹,我们是为了一个无道昏君,放弃数十万百姓的性命,还是为了数十万百姓,放弃一个无道昏君?”
马峰道:“他毕竟是皇上,他若是不肯投降,我也没有办法说服他。”
马敬忠道:“爹,现在城中,只有您和杨老将军的兵力最多,只要您肯归顺宋国,皇上不降也得降。”
马峰叹道:“我就是担心,杨老将军不肯归顺宋国,若是我们归顺,皇上必然会令杨老将军向我们开战,到那时侯,我汉军自相残杀,我于心何忍?”
马敬忠沉吟一下,说道:“爹,若是咱们控制住皇上,要胁皇上命令杨老将军弃械投降,那就不会发生自相残杀的场面了。”
马峰脸色大变:“这,这岂不是要发生政变吗?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我如何能做?”
马敬忠道:“爹,为了太原城的数十万百姓,只能如此了。爹,您放心,一旦局面平静下来,孩儿便在天下人面前自刎谢罪,把胁迫皇上的罪名,承担下来,绝不有损父亲大人的英名。”
马峰脸色一变:“忠儿,你何苦如此?”
马敬忠叹了口气,说道:“爹,您时常教导孩儿,要孩儿以保护百姓和国家为己任,现在孩儿无能,保护不了国家,至少可以保护百姓,免受屠杀之戮。”
马峰沉吟良久,终于下了决心,脸色坚毅,说道:“好,既然你有此决心,为父便陪着荒唐一回,是忠是奸,是对是错,就交给后人评说吧。”
马敬忠听说父亲同意,当下大喜,谢过父亲。
马峰与马敬忠商议之后,决定按计行事。当下,马峰写了封信,让马敬忠交给赵德昭和宋国皇帝赵匡义,希望得到宋国皇帝的承诺,若是他把太原城献出,宋国皇帝能保证不屠杀城内百姓和士兵,若是不肯,则太原城将会拼死最后一人,也不会献城投降,若是同意,明夜凌晨时分,双方按约定行事。
马敬忠揣了书信,马峰派亲信把马敬忠送到城墙处,在守卫稀少之处,用摇篮把马敬忠放了下去,为了马敬忠的安危,又派了两个士兵保持他。
城墙上的士兵见马敬忠来而复去,心中虽然疑惑,但也不敢过问。
马敬忠下了城墙,带着两个士兵,来到与赵德昭分离的地方。
此时,天色微亮,晨曦之下,只见赵德昭一人仍然在原地等侯。马敬忠看到赵德昭如此诚意,不由感到心头一热,更增加了投降的决心。
赵德昭远远看到马敬忠带人前来,不由大喜,他虽然相信了马敬忠,但仍然心头忐忑,此时见马敬忠去而复返,知道事情有了希望,连忙迎上去说道:“马兄,您来啦,令尊怎么说?”
马敬忠把父亲的话,简约的说了一遍,又说道:“家父令在下面见宋国皇帝,呈上书信,若是宋帝能答应家父的条件,一切好说,若是不能答应,那太原城只能拼到最后一兵一卒了。”
赵德昭道:“我这就带马兄去见吾皇。”
赵德昭带着马敬忠三人,快步向赵匡义的行宫走去。此时宋军营帐之中,已经有早起的士兵在巡逻。
三人步行赶到赵匡义的行宫外边,已经天色大亮。把守寺院门口的士兵看到赵德昭带领三人前来,也不在意,放他们进去。
众人进了寺院,赵匡义就在寺院旁边最大的那个院子休息。院子的门口,又有一队宫中侍卫巡守。
这次的警卫就严了许多,虽然侍卫认识赵德昭,但对于马敬忠三人却很陌生,所以阻住他们。
赵德昭对为首的侍卫说道:“孙统领,你去禀报皇上,就说我带了汉国大将军马峰将军的公子马超将军,求见皇上。”
那侍卫微微一怔,连忙转身入内,向赵匡义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