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204章 君其图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夜,漆黑的让人看不到方向。
    郑国馆舍中,郑国君臣迎来了一位新的客人——鲁侯。
    郑庄公本来就已确定明日向鲁侯请辞,两国虽然闹的很不愉快,但身为国君,无论在谈判桌前闹的有多凶,该有的气度,还是要保持的。
    所以,不告而别这种有损大国风度的事情,郑庄公断然是不会去做的。
    却未料到鲁侯会不请自来。
    “鲁侯此来,所为何事?”
    相互见礼之后,郑庄公也没什么寒暄,直入主题道。
    同时一双眼睛紧盯着鲁侯。
    “郑伯贵客,寡人恐有招待不周之处,特来相询!”
    鲁桓公被郑庄公盯的有点发虚,找了个看似合理的理由。
    “鲁侯却是说笑了,有天使在,寡人何敢称贵?”郑庄公皮笑肉不笑的揶揄道。
    鲁桓公尴尬的嘿笑两声,道:“郑伯说笑了,说笑了!”
    他总不能说,他刚从虢公那出来,是虢公让他前来和郑国讲条件的吧!
    事实上,正如虢公所料,鲁国的智囊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发现鲁国现在的处境真特么尴尬,唯一可选的路就只能追随天子一条路走到黑,除此之外,真没有更好的选择。
    若是之前中立,或许还有些退路,现在真是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原因很简单,本来鲁国就觉得高人一等,不像郑、宋有铁杆的支持者。
    鲁国在与郑换地的时候,与郑国结过盟,但盟友关系却不牢固,只不过是以利相合罢了,与齐国也结过盟,却只是面子上的功夫。
    与宋国时战时和,与卫蔡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表面上看起来,鲁国的外交搞的有声有色,与几个中原大国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但实际上,鲁国就没有一个能实实在在靠得住的盟友,一旦遇战,除非有诸侯出于道义援助鲁国,不然的话,鲁国就只能单打独斗。
    唯一一个还算可靠的盟友也就只剩下纪国了,但问题是,与纪国的结盟是为了共同对付齐国,若是与其他国家交战,纪国才不会干这样得罪人的事,纪国自己都自顾不暇,哪会操这份闲心。
    鲁国与宋国因为淮泗的问题有点小龃龉不假,但对鲁国威胁最大还是齐国。
    因为鲁国和宋国在淮泗之上只是想争夺霸权,蚕食其他小国的土地,没有实质上的领土争端,但齐国就不一样了,齐国是想蚕食鲁国的土地。
    这孰轻孰重,是个人,只要不傻,都能分清。
    所以,对于齐国的盟友郑国,鲁国还是抱着戒惧之心的,相反,对于天子和宋国,鲁国想要得到这两家的支持,至少是在对齐国问题上的支持。
    这就是鲁国的利益诉求。
    而且来说,鲁国对郑国的某些作为也看不惯。
    举个例子,在隐公三年的时候,郑伐卫,请求邾国协助,还和邾国结了盟,到隐公五年的时候,郑国又再次联合邾国伐宋。
    邾国在淮泗地区是个大国,而且还和鲁国接壤。
    原本两国关系还挺好,因为鲁国是周王室安插在东方的一个钉子,在东方的影响力最大,邾国为了生存只能依附鲁国。
    自从王室东迁之后,两国关系就开始恶化了,因为邾国上下发现,鲁国竟然开始蚕食他们的领土了。
    名分能妥协,土地的问题绝对不能退让,所以鲁邾交恶。
    而郑国竟然好死不死的和邾国勾搭上了,这不是相当于在鲁国的后花园里点火吗?
    这就好比后世我天朝与南美的一些国家勾勾搭搭,老美能高兴吗?
    同样的道理,鲁国要是对郑国没意见那才是见了鬼了!
    这旧恨新仇外加鲁国本身的利益诉求,鲁桓公不最终倒向天子和宋蔡一方,那才是真没天理。
    “鲁侯请上座!”郑庄公虽然对鲁桓公的话嗤之以鼻,但是基本的礼节还是保持的。
    “郑伯客气,请!”
    落座之后,鲁桓公又象征性的客气了那么几句,然后话题一转,道明了他的来意。
    “寡人此来确实乃是受天使之托!”
    郑庄公闻言,脸色猛的一沉,道:“虢公所言之事,今日殿堂之上,寡人已经言明,鲁侯若无它事,还是请回吧!”
    这就是的逐客了,而且还是在人家的地盘驱逐比自己爵位高的诸侯。
    讲道理,若是平常,以郑庄公的心性,无论如何是做不出这样的事的。
    但,问题是,鲁侯提到虢公,无非不就是为了换储的事吗?
    这不单是在郑国群臣面前打郑庄公的脸,更是给了所有在场的郑国群臣一巴掌。
    怎么着,我们自家的事还作不主了?非得让你们一群外人来替我们做主?
    有鉴于此,郑庄公怎么可能会给鲁桓公好脸,就是在场的郑国群臣也是冷漠以对。
    在郑庄公话音刚落之后,纷纷对鲁桓公道:“鲁侯请!”
    鲁桓公见状,心里是真苦啊!
    郑国君臣这是准备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啊,要在往常,他早就直接拂袖离去了。
    鲁国又不是小国,遇事必须得委曲求全才能生存。
    他哪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但现在,他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留下,因为虢公交给他的任务还没完成。
    “郑伯何不听寡人一言?”
    郑庄公虚压了压手,示意郑国群臣冷静。
    而郑忽则是竖起耳朵,想听听这鲁侯到底有什么话说。
    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若非是特别重要的事,鲁侯岂会甘心在此受辱?
    “天使托寡人言与郑伯,郑伯嗣君之事可自决,蔡地亦可依盟约割于郑!”
    说到这,鲁桓公稍稍停顿了一下,偷偷的打量了郑庄公一眼。
    郑庄公面无表情,他知道若真如鲁侯所说,虢公和宋蔡会作出如此大的让步,提出的条件一定不会小。
    果然,接下来鲁桓公来了个大转折“然,郑伯之世子必须出奔他国,不至即位,不可返国!”
    话还没说完,郑庄公的脸色已经再次阴沉了下来,等到鲁桓公说完,郑庄公冷笑两声,猛的一拍案几,道:“天使莫不是以为寡人可欺不成?”
    郑国群臣也是群情汹涌,不顾鲁侯在场,纷纷叫嚣着要伐周。
    这让鲁侯尴尬不已。
    实在是这个条件在本质上和换储没什么区别。
    把郑忽赶走,等郑庄公死后才能回国。
    这压根就是个伪命题,等郑庄公死后,有了宋国支持的公子突能让郑忽轻易回国继位,笑话!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郑忽从齐侯那里借师击败了公子突和宋国及其他国家的联军,回到郑国,最终继位。
    届时,经过内战的郑国在中原还能有几分威势?
    由此可见,天子和宋蔡等国用心是相当之险恶。
    不把郑国搞死是誓不罢休。
    当然了,除非郑忽出奔以后,混的相当好,好到什么程度?好的比郑国还强大的程度。
    关键的问题在于即便郑忽有这个信心,郑庄公能相信吗?
    而且这还事涉国家尊严,郑庄公能退让妥协吗?
    再者说,郑忽还是郑庄公的爱子,法定的国家继承人,郑庄公怎么可能会答应这么苛刻的条件。
    郑庄公一甩袖,接着又来了一句“此事绝无可能,鲁侯不妨代寡人言与虢公,郑之上下皆欲闻金鼓之声,君其图之!”
    这意思可谓是相当明白了,比在鲁国大殿之上说的还要明白。
    你要是再敢搞事情,就算你是天子,我依旧照揍不误。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