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6章 老晋王染疾乘鹤去 小阿三千里寻母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自古英雄出少年,垂髻便可见毫端。
    关山千里寻亲路,滚滚狼烟只等闲。
    却说朱温得知李嗣源攻占柏乡后,十分震怒,大骂李克用。他怎能咽下这口气,恨恨想道:“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你到我眼皮下搅扰,我就掏你老窝。”当即就派大将康怀英,率十万精兵包围凤翔。梁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将凤翔围得水泄不通。李克用得知消息,大吃一惊,没想到朱温竟置河北于不顾,径取凤翔,这一招实在狠毒。若凤翔失守,晋阳必然腹背受敌,不战而溃,只得退回大漠以北。
    李克用速速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李嗣源说道:“父王,孩儿愿领一支人马与梁军交战,挡住梁军,使之后退。决不让梁军的一兵一卒过得山西,请父王放心。”
    李克用道:“朱三此举,不同寻常。敢派十万人马来犯我,是想与我决一死战,万不可贸然与之交战。”老将周德威说道:“大王不必忧虑。梁兵虽众,却犯有兵家大忌,战线拉得过长,军需粮草自然供应不及,大王若派一员猛将,断其粮道,梁兵必然军心大乱。在下愿带兵前去,里应外合,解凤翔之围。”
    周德威所言,李克用不以为然,认为朱温此举,是志在必得。不由急火攻心,但又苦无良策,只得硬着头皮,与其交战。当即派李嗣源带两万人马去断朱温的粮道,周德威带五万人马去解凤翔之围。李克用刚布置停当,一起身,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差点栽倒地上。李存勖急忙扶住他,急切地说道:“父王,您这是怎么了,快传郎中来。”
    李克用摆摆手,有气无力敌道:“不妨事的,只是有些头晕,不要张扬的满世界知道。”
    李存勖知道父亲是急出的病,轻声敌劝慰道:“父王切莫如此忧虑,保重身体要紧。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我家三代,尽忠王室,既是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温攻逼圣上,禅让帝位,陷害忠良,做恶极矣,必然灭亡。且父王的精兵良将,斗志昂扬,定能使梁军有来无回。请父王千万宽心以待。”
    李克用长出口气道:“倒不是怕那朱三老贼,近来身子总是不受用,想必是大限快要到了。”
    “父王春秋正盛,龙骧虎步,何出此言?”李嗣源也忙过来劝解。
    李克用强做欢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快去准备,明日正是黄道吉日,按适才所说出兵。”
    周德威带五万精兵星夜赶到余吾(今陕西凤翔一带),扎下营盘,摆出与梁军决战的样子,康怀英不知虚实,不敢交战。周德威屡屡派出小股人马前去挑战,每次都获有小胜。朱温得知康怀英按兵不动,大为恼火,即刻派大将李思安替回康怀英。李思安是大梁老将,文武兼备,熟知兵法,胸有韬略。他怕李克用断了粮道,就派重兵扼守要津,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大修营寨,营中有寨,寨外有营,名曰“夹寨。”这一招使李嗣源与周德威无从下手,难以获胜。朱温与李克用纷纷增兵派将,当时中国两股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这样僵持在凤翔一带。
    几个月过去了,两军仍然对垒在那里。李克用坐卧不宁,急得大病一场,再加上他早有痼疾在身,这一病竟然不起,终日昏昏欲睡。天佑五年(公元908年)正月,昏睡了好几天的李克用清醒过来,便把弟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叫到床前,交代后事。他用颤抖的手,指着李存勖说道:“此儿志气远大,定能完成复兴唐室重任,你等要好好教导、辅助他,共襄大业。”
    李存勖早哭成个泪人。李克用对他说:“大丈夫只有流血,岂能流泪?人活百岁,必有一死,我儿不必悲伤。如今嗣昭(李克用另一养子)被梁军围在凤翔,为父不能见他了;我死后丧事一定从简,二十日除服,你与周德威、嗣源,赶快去解凤翔之围。”
    李克用说到这里,已耗尽全身力气,他吃力地睁开双眼,拉着弟弟李克宁的手说道:“我把亚子(存勖小名)就托……托给你了,若亚子争气,你便辅佐;若不争气,你可取而代之。千万不要同室操戈坏了我未竟之业,我……我去也……”
    说完,李克用就撒手西去了,享年五十三岁。李存勖灵前继位,成为新晋王,时年二十五岁。嗣位伊始,就显现出他超人的胆略,对左右道:“梁军知我遇有大丧,必然丧失警惕,我们可乘机偷袭梁军,必获大胜。”
    果不出李存勖所料,朱温得知李克用死后,大笑着说:“鸦儿死了,破晋军将若探囊取物,等天气转暖,再图他不迟。”朱温一松气,梁军上下都一时放松了警惕,李思安竟把家眷接到军营,其他将领也纷纷效仿,李思安也不加阻拦。李存勖看准这个机会,发动突然袭击,李嗣昭也乘机突围出凤翔,前后夹击,竟将梁军打得大败,不得不退回河南。就这样,李存勖旗开得胜,一举解了凤翔之围。
    自梁军围困凤翔以来,李嗣源马不歇鞍,四处征战,达半年之久。原本说好安顿好魏氏后,就到镇州平山接阿三到晋阳,与魏氏团聚。半年多过去了,李嗣源一直抽身不得,魏氏也不愿给他添乱,只得把思念儿子的心情压在心底,不敢声张。
    却说阿三,自从娘跟干爹走了后,一直盼望着他们能再次回来,半年已过,仍不见娘的影子,每天跟王老太爷哭闹,要找他娘,王老太爷本来心里就很生气,每当此时,他就大骂魏氏一场,说道:“不要再找你娘了,她不要你了,她跟野汉子跑了。”阿三当然不明白什么意思,看到爷爷生这么大的气,也就不敢再问。几次想自己去寻找母亲,又不知他们现在哪里。
    这天,他见二叔王子善回来了,心里一阵高兴,小脑瓜一动,想出了
    办法。于是,他悄悄地跟着二叔进了屋,问道:“二叔,最近总不见您回来,让侄儿好想呀。”
    王子善笑着说:“好小子,嘴倒会说,这几天没有给人打架吧?”
    “没有呀,侄儿听话,不给人打架了,就是今天爷爷问我,知道不知道我娘和干爹现在哪里,我不知如何回答,害得爷爷很着急。”
    “你爷爷知道的,怎么会问你?”
    “爷爷年龄大了,也许忘了。二叔告诉我娘和干爹在哪里,爷爷再问我时,我就告诉他。”
    王子善自从得到李嗣源那封推荐信后,王处直真的升了他的官,做了参事主簿。自然心里很感激李嗣源。他见侄儿问起,也没有多想,随口答道:“你娘没有给你说起吗?他们到了山西晋阳。你干爹可是个能人,提起他来,人们都怕他。他是晋王手下的一员大将——就是那种带兵打仗的将军呀。”
    “那山西在什么地方?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呢?我都想他们了。”
    王子善也没有理会阿三的话,随口说道:“山西就在咱平山的西边,你看到西边那个山了吗?山的西边就是山西了,知道了吗?”
    阿三恍然大悟,点点头,掩上门出去了。
    十岁的阿三生来就胆大异常,从不知什么是害怕,他听二叔这么说,到山的西边就能找到娘,心里仿佛有了数。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找了个小包袱,到厨房里包了几个干粮,又找出李嗣源送给他的那把银把儿的小刀,藏在身上,偷偷上了路。出了平山城,沿着官道,一直向西走去。天快黑时,他看还没有走出大山,而且越走山越多,他心里不免有些慌张了。起初路上行人还有不少行人,但越走人越稀少,眼看天色已晚,他不知如何是好。虽然已经是五月的天气了,山里的晚上依然很冷,他又没有多带什么衣服,冻得瑟瑟发抖,也有些饿了,只得在路边找了块大石头靠着避风,拿出干粮啃了起来。他盘算着,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能多呆,必须趁天还没有完全黑找一户人家借宿;否则在这里睡觉,会被狼吃了。
    他打定主意,只啃了几口干粮,就继续向西走去。走了大概一个时辰,
    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间草房,便急忙快走几步,来到草房的门口。
    “有人吗?屋里有人吗?”
    喊了几声没人应答,他就轻轻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地下只有一堆干草,像是有人在这里睡过。他心里一高兴,一屁股就坐在那堆干草上,将门虚掩住,拿出干粮接着吃起来。也许是走了一天太乏了,一边吃着干粮竟不觉得睡了过去。也不知睡到什么时辰,隐约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与他说话:“孩子,你怎么睡在我这里,快起来呀。”
    他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在微弱的月光下,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个老头儿站在他身边。
    只听那老人问道:“你是谁呀?怎么睡在我这里,你是哪村的娃娃,
    这么晚了还不回家。”老人说完,大声咳嗽起来。这时阿三一下子惊醒了,忙站起来说道:“我叫阿三。老爷爷,这里是你的家呀,我那会儿叫门了,没有人。”
    老人咳嗽了半天才说:“哦,那会儿我去找吃的去了,你是哪里的娃,
    我怎么看着眼生呀。”
    李从珂揉揉惺忪的睡眼,小心地答道:“我……我是王家庄的。”
    “哪个王家庄?咱平山好几个王家庄哩。”
    阿三摸着脑袋不知怎样回答,想了片刻说道:“就是东边那个王家庄,
    前些日子,俺们那里的山上住过大军。”
    “哦,我晓得了,这么老远,你咋跑到这里了?”
    阿三看这老人不像坏人,就把要去找娘的事情跟这他说了。老人顿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惊讶地问道:“这么说,你就是那个王老太爷的孙子,李将军的干儿子?”阿三点点头,老人更加吃惊了,急切地道:“这么远的路,你到哪里去寻他们呢?你小小的孩子,难道不怕吗?”
    “不怕!可我走了一天了,怎么还没有出山呢,老爷爷,山的西边有多远呀?几天才能到呀?”
    “傻孩子,山西离咱这儿太远了,听说要走十几天呢,你走不到的。今个就在我这里歇一夜,明天还是回去吧。”
    阿三倔强的说:“不,我一定要找到娘,你要让我回去,我现在就走,不在你这里住。”说着,阿三提起小包袱就要出门,老人一把拉住他说“已经半夜了,你出去不怕狼把你吃了吗?”
    阿三从身上拿出那把小刀,说到:“才不怕呢!我有刀子,狼要敢吃我,我就杀了它,你看。”说完他把刀子在老人眼前一晃。老人赞叹地说:“嗯,是个小汉子。好了,我也不管你是回去还是找你娘去,今天就在我这里住一夜,明天再做计较。”
    “嗯。”
    再说王老太爷发现不见了阿三,原以为他到街上找同伴玩耍去了,也不在意。到了中午还不见阿三回来吃饭,就让下人到阿三最要好的同伴平娃家里去找。平时这两个孩子形影不离,他总该知道阿三去了哪里。谁知平娃正在家帮母亲做活,根本没有见到阿三。这下王老太爷着了急,央人四处寻找,找了半天,仍不知阿三的下落。没办法,只好派人把老二王子善叫回来。那王子善一进门,王老太爷就忙不迭地对他说:“小三子不见了,寻了快一天了,你快拿个主意。”
    这时,平娃从门口挤进来说道:“二叔,俺三哥曾给俺说过,只要知道了他娘在哪里,就立刻去找。三哥是不是找俺婶子去了?”王子善突然想起昨天晚上阿三问他的话,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怪不得小三套我的话,这小子是存了心的。”他转身对父亲说:“爹,你不必着急,小三子定是寻他母亲去了。快去备马,我即刻去追他。”
    家人给王子善牵来一匹马,备上鞍。王子善不敢耽搁,抓起马缰就向外走。此刻他比任何人都着急,因为李嗣源临走时曾对他说:“好生照顾阿三,不得有误。阿三不仅是你们王家的人,也是我晋军骑将、代州刺使李嗣源的儿子。我儿子若有不测,定不甘休。”王子善答应道:“请将军放心,家父年事已高,照料小三,怕是力不从心,小弟自会加以呵护,等你们来接他时,保证不让他少半根毫毛。”
    他想起李嗣源语重心长的嘱托,和自己言之凿凿的许诺,那王子善怎
    能不心急似火?只见他一出门口,飞身上马,一溜烟向西狂奔而去。
    话说阿三昨晚在那老人的草房里睡下,也许是累了,已是日将正午,还不见醒来。那老人也是平山人氏,姓封,为人很是善良,原在大户人家做活,岁数大了,就被赶了出来,在村口搭了间草房,以乞讨为生。他知道王家庄的王老太爷,也听说过阿三一家的底细,当他听阿三说要去晋阳寻母时,暗里吃了一惊。心想,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要走那么远的路,怕是凶多吉少,得设法阻止他,于是他先哄阿三睡下,第二天,他起个早,把门反锁住,就去找他们乡的里正。要他想法把阿三送回。那里正正想巴结这一家呢,苦苦没有机会,听说了这件事后,不敢怠慢,立刻随那老汉出了门。心想:若是能把孩子给王家送回,不仅能攀附上王家,说不定还能得两个赏钱呢。谁知里正刚走出大门,就遇见阿三的二叔王子善寻侄来到这里。里正认得王子善,忙把此事给他说个清楚。
    正在睡梦中的阿三,突然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他隔着门缝向外一看,见二叔站在一群人前说着什么,心想不妙,这些人一定是要送他回家的。“哼!打死阿三也不回家,若不让我去找我娘,我就……”他心里暗暗打定主意。
    还没等他站起来,那老汉就把门打开,二叔一步跨进来,气急败坏地冲他喊道:“好你个小三子,让二叔追的好苦,快起来随我回家。”
    “唰”地一声,阿三拔出那把小刀,顶住自己的脖子,说道:“再说让阿三回去,就死给你看。”
    王子善不曾想到,阿三竟然要自杀,吓得往后退了一步,语无伦次地说:“别……别胡闹,快……快放下那刀子,二叔答应你去找你娘,快放下……”
    阿三环视了一下四周,看到那些大人都被他吓得不知所措,突然产生了一丝快意,他觉得这一招挺顶用,心里就更有了主意。他想了一下说:“二叔,阿三知道你在想,如果夺了阿三这把刀子,就能把阿三带回去了。告诉你二叔,今天我死不了,还有明日,还有后日,反正你是看不住我的,除非你真的带我去见我娘。不然的话,阿三一定不会活在这世上。”
    听了阿三这斩钉截铁的话,王子善和身后这一干人等,都怔在那里,不知该怎样收场。看时机成熟,阿三把刀子拿下来,递给二叔,双腿一跪道:“二叔,休怪侄儿无礼。侄儿思娘心切,不得已才这样做,二叔若疼爱侄儿,就送侄儿前去寻我娘。若不肯送侄儿,二叔只管回去,由侄儿自己前去。”
    阿三这几句话,说得有礼有节,再加上刚才他那咄咄逼人的举动,均透出一种有胆有谋的大家气度,也不知他是从哪儿学来的,只令王子善不知如何应。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这样的胆略。一张一弛、一逼一求,使他十分为难。他思索了一下说:“小三子呀,即是送你去,也得做些准备呀。今天咱们先回去,等我们准备准备,套挂马车,再去不迟。”阿三听后,摇着头说道:“不,若真想送我去,何劳要准备,凭二叔的威望,在哪里找不到一挂马车?要去,我们即刻就去。反正我是不跟你回去的。”阿三说完,把头扭向一边,还是那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王子善看了一眼身边的里正,里正也不知其用意,以为大概是为马车的事情,便讨好地道:“大人放心,下官家里倒有一挂马车,若王大人要用,只管吩咐。”里正这句话,差点没把王子善气死。本来打算让他也劝劝阿三,谁知他却说主动借给马车,岂不是火上浇油?王子善真想给他几巴掌,瞪了他一眼,里正知道自己闯祸了,赶忙往后缩了缩身子。
    “到底怎样?二叔说话呀!”阿三催促道。那位里正正为刚才的冒失而后悔,灵机一动,突然想出个两全之法,心里道:“若王子善不愿去送阿三,我倒是愿意跑一趟。镇州的百官都知道,你王子善还不是因李嗣源与王处直的关系,才升了官?我若把他的孩子送到晋阳,那位李将军一高兴,没准再给王处直写个书信……”想到这里,上前一步说道:“大人,令侄敢作敢为,真乃少年英雄。小的实在佩服。知道大人公务繁忙,难以脱身,本人不才,愿意代王大人跑一趟,亲自将令侄送往晋阳,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这个……”
    王子善知道这小子的用心,哪里肯让他去晋阳见李嗣源?再说自己也应该去一趟晋阳,见见他的“义兄弟”了,为日后的升迁再打打基础。他迟疑了一下说道:“不必了,自己家里的私事,还是我自己跑一趟吧,烦请你去把马车赶来,再派个人到我家里一趟,把这事禀告老太爷,就感谢不尽了。”
    里正还不死心,进一步说道:“大人,如今这兵慌马乱的,路上不太平呀,小的只怕大人有个闪失。还是让小的陪大人一起去送令侄吧,大人在路上也好有个照应。”王子善一想也是,就笑笑说:“就依你好了,那快去套车,我们这就上路。”
    里正答应一声,高兴地跑出了门,阿三也高兴地跳起来,楼住王子善的脖子说:“谢谢二叔,见到我娘,让我干爹给你好多钱,好好报答您,今后若侄儿做了大官,一定好好孝敬你老人家。”王子善用手指戳着阿三的前额道:“你这小子,真是无赖,还挺有办法的,跟谁学的呀?”
    不一会儿,里正赶着一挂马车过来了,又吩咐了手下,骑着王子善的马到王家庄禀报王老太爷,不在话下。
    却说这一行三人,上了马车向西缓缓而去,第二天天刚放亮,就进了山西地界。离关口还有一里多地,就看到关口上许多军士列队把守着,戒备森严,枪戟如林,令王子善与那里正不由一阵胆寒。虽然王子善在王处直手下讨生活,但他毕竟不是个带兵打仗的武将,只是个抄抄写写的文官。如今又到了山西的地界,人家不知他们是些什么人,怎不发慌呢?
    “站住!干什么的?”随着一声断喝,几个军士上去拦住马车,喝道:“哪儿来的还不快滚下来!”
    王子善给里正使个眼色,里正战战兢兢地从车上下来,陪着笑脸说道:“军爷,我们是……我们是河北镇州的,到……到……想到晋阳去一趟,请军爷行……行个方便。”
    “到晋阳干什么?如实招来。”
    “去……去送孩子。”
    “给谁送孩子。”
    “给……给李大人送孩子。”
    “哪个李大人?”
    那里正一着急,竟忘了李嗣源的名字,急得满头是汗。
    “我看你们分明是梁军的奸细,来人呀,把他们抓起来!”
    命令一下,立刻上来几个军士要抓里正,王子善赶紧从车里下来说道:“各位军爷,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的确是送孩子的,不信请看呀。”王子善闪到一边,那几个军士望车里看去,果然有个孩子在车上睡觉呢。那军士上下打量着王子善,向众人一挥手说道:“此人身着大唐的官服,竟敢冒充大唐的官吏,还以送孩子诈我,肯定是梁军派来的奸细,且将他们送到将军那里审问。”王子善刚要申辩,就听两声脆响,王子善被那军士狠狠地抽了两嘴巴。
    阿三被这乱糟糟的声音惊醒了,睁眼一看,二叔与那里正正被那群军士捆绑着,便一下从车上跳下来,站在那群军士前面说道:“你们住手!好大的胆子,敢绑我二叔。还不快把他们放开。”
    “嘿,忘了你这个小王八蛋,把他也给我绑起来。”
    一个军士上去就去抓阿三,灵巧的阿三急忙躲到一边,又上来一个,还是抓不住他。他边躲边说:“你们好大胆,竟敢抓小爷,你们可知小爷我是谁,我要告诉我干爹那里,非剥了你们的皮不可!”
    那军士从没有见过这么大胆的孩子,好生纳闷,听到阿三这句话,忙叫人住了手,问道:“娃娃,你适才说什么?你干爹是谁?怎么敢剥我们的皮?”阿三见他们住了手,便停住了脚步,挺胸抬头地对那军士说:“我干爹就是外号叫李横冲的李嗣源,你们看,这把刀就是干爹送我的,干爹告诉我,谁要敢欺负我,就让我杀了他。你们若不老实,小心我都把你们杀了!”
    这下,轮到这些军士们发呆了,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他说的真假。正疑惑间,一个长官模样的人走过来,刚要发问,一眼看到阿三,顿时高声地叫起来:“哎呀呀,我的小祖宗,你怎么到了这里?”
    阿三也认出了他——此人正是在大营门口买他枣子的两人中的一个,说起来阿三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呢。阿三笑着走过去,拍着他的屁股道:“原来是你这个老坏蛋,果然带不出好兵来,你看,还没有问清楚,就把我二叔给绑了。”
    那些个军士立时都傻了,直挺挺站在那里,不敢作声。
    “还他妈站着什么?快松绑呀。”
    军士们急忙给他们松了绑,迎到大帐里,那人把阿三扶到座位上,倒头就是一拜,说道:“小恩人在上,先受我刘黑一拜。若不是小恩人,我刘黑哪有今日。”阿三长这么大,除了平娃及那一帮小孩子,还没有大人给他行过这样的礼,他觉得很是好笑,也不起身,坐着说:“你叫刘黑呀,以前还没有问过你名字呢。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你肯定比我大,我叫你黑哥算了。”
    “谢小恩人,哦,不,您是我们大将军的义子,以后我就叫你小相公吧。”
    “好吧,哎?你不是跟我干爹打仗吗?怎么到了这里。”阿三问道。
    刘黑嘿嘿一笑说道:“我跟随将军攻打柏乡,立了战功,大将军保举我做了守关协领。小相公这是要到哪里去呀?怎么走到俺这里?”
    于是,阿三就把寻母的事情仔细地给刘黑说了。刘黑热情地招待他
    们住了一天,怕他们在路上再遇麻烦,第二天,派了两个军士一路护送他们到了晋阳。
    却说李嗣源接到李存勖的命令,从前线回来到晋王府向李存勖汇报前线战况,办完公事,晋王对他说:“阿弟怕是半年没有回晋阳了,今天就不留你吃饭了,回家去看看吧。听说你在镇州认的那个儿子来了,有时间把他带到府里,也让哥哥看看。”
    李嗣源一头雾水,不解的问:“不会吧,镇州、晋阳千里之遥,一个孩子如何寻到这里?”
    “听阿妹说,这孩子胆大异常,竟自己跑出来,到晋阳寻母,走了一整天,后被他二叔追上,要带他回去,此子竟以自杀相要挟,逼使二叔将他送来晋阳。算来已有十几日了。此子有胆有识,大有我们沙陀风骨。阿弟呀,你认的儿子不错呀。不妨明日就将他带进宫来一见。”
    “谢兄王的大恩。”
    “阿弟如何这样说,我们是兄弟,兄弟收养的孩子,自然是兄王的侄儿,也是咱家的后人,听说那孩子还没有个正式名字,叫什么阿三,该赐个名份给他了。依咱家的从字辈,就赐名从珂吧。”
    李嗣源听罢,激动地跪在地上,行个大礼道:“嗣源替阿三谢谢兄王,这可是天大的恩赐呀。”
    李存勖忙把他扶起来,叹口气说:“唉,还记得父王临终时的话么,不要我们同室操戈,闹起内部纷争,可现在……”李存勖说到这里,欲言又止,李嗣源吓得赶紧跪下道:“兄王因何说出这番话来,莫非是怀疑嗣源有二心?”李存勖扶起他说:“此事与阿弟无涉。你不在晋阳,不知这里的事情,前几天我听说,叔父李克宁与其义子存颢联络诸镇,常在家密谋,恐有不臣之心。我虽然不愿相信?假如果真如此,你待如何处之……”
    李嗣源听后,大吃一惊,趋步向前,慷慨激昂地说;“父王临终时早有遗命,谁若敢觊觎兄王之位,嗣源决不饶恕,定当与兄王一起讨伐逆贼。”
    “我有阿弟,尽可无忧矣!此事虽不过道听途说,但常言道无风不起浪,今后你多加留意便是。此事就议到这里,莫要与人说起。阿弟且回家与家人团聚去吧。”
    李嗣源领命谢恩,出了晋王府,径直回到家中。刚一进门就看见阿三在院里玩耍,高兴地说:“哎呀呀,真是我的乖儿子来了。”阿三回头一看,兴奋地叫起来:“干爹,”就飞身扑进李嗣源的怀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