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箭射尹子奇
帐内的尹子奇不笑了。雷万春所说的,正是尹子奇所担心的。当发现有兵士自残时,尹子奇的心就揪了起来。虽然他向彭城和谯郡各派驻了四千骑兵,但倘若这时不管是李巨还是贺兰敬明,就是身在真源、兵力不足过万的李贲带兵前来,自己就极有可能兵败。他又连连派出探马,甚至不惜花重金到李巨、贺兰敬明、李贲处,打探他们信息。直到得到确定三人均没有出兵的打算时,尹子奇才放心下来。但雷万春说的在理。虽然他们仍在观望,可他们迟早要出兵。因为他们毕竟是大唐的臣子。而且战争打到这份上,他们投降燕国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但尹子奇不知道,这些话是张巡让雷万春说的。尹子奇也忘了张巡信上的内容。他又看了一遍,没看出什么破绽,随手将信丢在了一边。
雷万春回到城内的府衙,将送信的经过仔细地禀报给张巡。张巡听后非常高兴:“果真尹子奇爱才。他或许真要要攻城了!”
许远笑道:“哈哈,我的张中丞大人啊,咱们连饭都快吃不饱了,您却还要让万春去挑战尹子奇,这不是自己讨打吗?”
张巡也笑了。他将众将领召集到府衙大堂,说道:“我本想让南八和万春去刺杀尹子奇,但此举决对不行。那就请让各位在城头射杀他吧!”
众将领听了个稀里糊涂。除了许远、雷万春之外,他们并不知道张巡的真正目的
张巡将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又笑道:“如果尹子奇听信了万春的话,肯定着急攻城,也必定亲临城下督战。”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但没有人确定尹子奇真会来攻城。
至于到底攻不攻城,尹子奇也在思量着。对于张巡的信,他有心弃之不理,却无意地揣摩着当下情势,那雷万春又说的句句在理句句属实,他担心也正是这个。因此,他更不知道张巡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张巡的信无疑成了他的烫手山芋。但真正的良将怎能让敌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的,但这次尹子奇却犹豫了。
都尔汗跳了出来,大喊道:“元帅,我看张巡是活腻歪了,他已成了瓮中之鳖,我们敲打一番又何妨?”
尹子奇遂定下心来。他冷冷地说道:“明日全力攻城!”
第二天早上,在尹子奇的严令下,已经十天没有攻城的叛军复又开始猛烈的进攻。他们不住地向城上放箭,掩护着踏着云梯向上爬的叛军兵士。唐军也一反常态,他们在木板的掩护下,不断地用弓箭进行还击。一时间,城上城下飞矢如雨,滚木礌石如山崩一般地落下。
不久,战况愈加地激烈。尤其是在南城,叛军兵士个个奋不顾身,仿佛后面有狼撵一般。
张巡断定尹子奇就在南城督战。于是张巡叫着南霁云一起来到南城。南霁云箭发超强,不仅百发百中无虚弦还能百步穿柳。
可来到南城城头,张巡和南霁云都傻了。他们没有发现尹子奇。
巡又急忙叫来雷万春。雷万穿迎着城下射上来的箭矢,手把垛口看了半天,也没找出来哪一个是尹子奇。
难道尹子奇并没有在城下?雷万春和南霁云看着一脸着急的张巡,安慰道:“中丞,此时尹子奇还没有到城下,待过两日,叛军攻城不下,他肯定会来督战。”
张巡蓦然回头,巡视了一眼城下。城下的叛军都穿的一模一样,远远望去,除了体型胖瘦高矮之外,无他分别。张巡叹了一口气,想回转过头来。可突然,他冥冥间觉得,尹子奇就在那些等待冲锋的叛军兵士后面。
可怎么让他现身呢?张巡苦苦思考着。
一支冷箭贴着张巡的面门飞过。张巡却丝毫没有反应。雷万春和南霁云心惊了一下,连忙将张巡拉倒垛口之下。两人用身体围住了张巡。
张巡却突然低声说道:“万春,你悄悄去传我将令,让四城慢慢减少放箭!”
雷万春走后没多久,城上射下的箭羽逐渐减少。
到了下午,叛军仍在猛烈攻城。张巡却下令停止放箭。随后,张巡又对南霁云说:“南八,去找一根芦苇杆来,等城上停止放箭后,即刻向下射去。”
南霁云领命,转身下去准备。
南城上先停止了射箭。接着,东城,北城,西城也先后停止了射箭。这时南霁云拉满弓,将芦苇杆射向城下。
芦苇杆轻飘飘地从城下飞了下去,砸在了叛军兵士的身上。那位叛军兵士没抬头看,只是觉得身上被碰了一下。他先是吓了一跳,以为自己中箭了。等他低头却发现芦苇杆已经落在地上。他骂了一句,抬脚要将芦苇杆踩断。
一旁的校尉拦住了他,还将芦苇杆捡了起来。这位校尉抬头看了一眼城头,才明白城上为什么不往下射箭了。他兴奋地向自己的将军跑去,禀报说:“将军,城上唐军将芦苇杆当成了箭,是不是他们没箭了?”
这位将军早就发现城头不往下射箭了,也有些纳闷。他看到兵士手中拿的芦苇杆,也恍然大悟。他从兵士手中接过芦苇杆,转身跑到尹子奇身边禀报说:“元帅,城上射下了一支芦苇杆,想必他们没有箭了。”
尹子奇正在着急。他接到禀报说,彭城唐军已屡次出城向,准备进攻监视他们的骑兵。如果唐军突破骑兵防线,将直接攻到睢阳城外。他急急下令兵士攻城。他想能否打开一个缺口,攻下睢阳。
听手下将军禀报说城上没有了箭,尹子奇略微放下心来。他接过芦苇杆仔细端详着。他身边的将领也簇拥了过来,将尹子奇围在当中,都看着那根芦苇杆。
这一切都没逃过城上张巡的眼睛。张巡手指人群之中的尹子奇,对南霁云说道:“南八,中间那人就是尹子奇!”
南霁云早已张弓搭箭。他将硬弓拉满,瞄准了尹子奇。
尹子奇看过芦苇杆,抬起头来,眼睛看着城头,呵呵一笑说:“张巡啊,你没箭了,你是不是还要给本帅来个草人借——”
“箭”字还在尹子奇口中,就看到一道黑影直直地向他飞来。尹子奇还没来得及反应,只是下意识地扭了一下头。只听“噗”一声,尹子奇觉得自己的右眼酸痛被撞了一下,接着便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痛让他捂着左眼跌落在马下。
“大帅中箭了!”“大帅死了!”旁边的将军兵士们看见尹子奇脸上插着箭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以为他被射死了,纷纷大喊起来。都尔汗也一下慌神了,他想带兵继续猛攻城头,但早已无心连涨的叛军兵士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纷纷后退着向他们涌来。都尔汗见状,慌忙带着将领们抬起尹子奇就往军营跑。
叛军更乱了。攻城的兵士扭头听到尹子奇被射死的消息,就连云梯上的兵士也纷纷滑下云梯,成群结队地往回跑。
城上的张巡见状,即刻下令:“出城,攻打叛军!”
说着,他和南霁云快速下城,手执朴刀,跨上了战马。就在城门打开,吊桥刚放下时,张巡大喊一声:“将士们,跟我冲啊!”
喊完,他猛咬钢牙。由于用力过猛,一颗牙被压断了。他含在嘴里,身先士卒地往叛军阵营冲去。
此时,南城外的叛军就像经历了一场地震,而真源就是尹子奇和他身边的将军。震波向两边传播开来,人心惶惶的叛军兵士由近及远地如潮水般地退却。面对张巡、南霁云率领的唐军的冲击,他们如作鸟兽般地退却着。
这种雪崩式的退却迅疾波及东西两城,并从两侧传到了北城。雷万春、姚阎、岳忠群等将领也几乎同时接到了张巡的将令,纷纷出城,杀向叛军。
当都尔汗反应过来想组织兵力进行反扑时,已于事无补。他又想起尹子奇告诉他彭城的唐军正蠢蠢欲动,我们要做好两面作战并随时撤兵的准备。于是他这个副将下令迅疾撤军。
这时北城的杨朝宗只看见兵士们退却的潮水迅疾蔓延过来,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箭伤刚刚痊愈,正是报仇心切的时候。他看到北城门已经打开,连连下令亲兵上前堵住退却的兵士,向唐军进行反攻。
东方思明刚被派到北城协助防守。就在杨朝宗阻止叛军兵士退却的时候,他与岳忠群、宁不冲等人冲出了城门。东方思明学起了南霁云。他将大刀挂在得胜勾上,取弓搭箭,向叛军射去。他的箭法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可前面全是叛军兵士,随便放箭便能射中。看着自己射出的两支箭羽插在叛军身上,东方思明得意洋洋地又搭上了一支箭,想着迎面而来的叛军就射了过去。他射完这支箭后,便准备用他的开山大刀砍杀了。
事情偏偏就这么凑巧。正奋力大吼的杨朝宗却听到有人声嘶力竭地喊他:“杨将军,杨将军,元帅死了——”
“什么?”杨朝宗扭过头来。就在这一瞬间,东方思明的箭到了,正射中他的左肋。杨朝宗疼的“嗷”一声,差点没从马上栽下来。
而放箭的东方思明还在纳闷:我射的这么偏么?原来他瞄准的是杨朝宗一丈之外的兵士,却阴差阳错地射中了杨朝宗。
随即,东方思明乐了。他看到叛军惊慌失措地乱做一团,还高喊着:“杨将军中箭了,快撤,快撤啊——”
东西南北四营寨的叛军全部开始了溃逃。东营寨的兵士纷纷从南北两个方向逃出营寨,继而往西跑。随后,唐军兵士在他们身后开始了追赶。
眼中的箭矢还没被拔出的尹子奇被兵士放置在马车上,随着大军向西撤退。此时都尔汗深知已无法收拢兵士。但他向亲兵下令道:“将所有粮食泼上油烧了,一粒也不要留给张巡!”
等张巡率兵追出五里地后再返回时,尹子奇军中的屯粮已经被大火吞噬。众将领只能眼睁睁地望着,除了到处追逐叛军留下的猪牛羊等牲畜也无可奈何。
叛军退去后,在许远的劝说下,城中绝大部分百姓选择了睢阳。他们也知道即便尹子奇死了,叛军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还会再杀回来。
在城门口分发银两时,许远望着百姓们离去的身影,不禁热泪盈眶。不知为什么,他噗通跪倒在地,冲百姓们高呼:“你们赶紧走吧,走的越远越好。但请记住,是张巡张大人救了大家伙的命!”
百姓们也满含热泪。他们一步三回头地望着自己的睢阳城,向着东南方向慢慢地走去。果真,他们有人走的很远很远,甚至向着东南走到了海边。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但他们记住了,是张巡和许远救了他们的命。
最后一批睢阳百姓刚走了两个时辰,叛军又急急地赶了回来。